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債務協商教育花園走一遭……沒有完美的學校

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專訪】

自認最重要工作是「媽媽」、關心教育議題的果哲,以5年時間走訪台灣民間實驗教育機構,推出《台灣教育的另一片天空》,記錄20年來台灣體制外學校的發展,與體制內老師的翻轉。但她澄清體制內或外沒有絕對好壞,「我只是想傳達各個角落不同的教育理念,把我感動的部分呈現出來。」

外學校的發展,與體制內老師的翻轉。但她澄清體制內或外沒有絕對好壞,「我只是想傳達各個角落不同的教育理念,把我感動的部分呈現出來。」

提到體制外學校,很多人的認知僅只「森林小學」、「華德福」,或有「貴族學校」的迷思,《台灣教育的另一片天空》打開讀者的視野,介紹約30間實驗學校、學程與計畫。

書中除了較為人知的中小學如新北種籽小學、台北市立麗山高中,也有偏重原住民族教育的屏東泰武國小與地磨兒國小;扭轉偏鄉廢校命運的雲林華南國小、企業家挹注的品格英語學院、補教天王的公益計畫科學小菁英;以及體制內老師的實驗教學法如學習共同體、學思達,與民間推動教改、或深入偏鄉的課後教育機構等等。

既是實驗學校,就有非統一的各式風格,有的強調民主與哲思,有的著重大自然和藝術,有的首推科學教育;更具體說,有的開放學生自由決定是否進教室,有的則認為不該偏廢學科,因位處城市、偏鄉的不同,也有不同的資源引入,彼此間甚至有理念衝突的。

然而這都是果哲的用意:「沒有完美的學校,實驗學校不必然成功,甚至同一件事有人認為對,有人大喊錯。」面對「哪些學校沒寫到」的批評,她思索一會兒後輕鬆答:「我的篩選標準,就是對自己真誠、對讀者負責,不是名氣大的就寫,也希望大家不要以單一思維審視彼此,陷入偏狹。」

但這無礙於寫作的審慎,她除了親自造訪現場、熟讀創辦者的著作、追問尖銳問題,最後成書時捨棄約一半學校;然礙於時間與篇幅,她自認這本書不盡理想,「深入的話每間學校都可以寫一本書!」

雖然自己帶著一雙兒女經歷過自學、體制內與體制外學校,但果哲撰寫本書時化為「觀察者」,刻意低調不提自己經歷,淡化個人色彩,「主角是這些學校,和他們的努力。」

如今孩子都上大學了,果哲道來兒女的教育之路並個人信貸無憤慨,反而包容多元,甚至翻轉認知:「說來學校教育只占人生的10幾年,更重要的是離開學校後的自我教育、社會教育,這也是台灣需要努力的地方。」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教育花園走-遭-沒有完美的學校-215006973.html

信用貸款

282D6D2C02CB0AE0
arrow
arrow

    uvz03lw54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